古建假山主題性美術創作與雕塑發展的藝術特征
來源:古建假山 | 更新時間:2019/4/3 16:32:09
在了解了古建假山的知識后,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古建假山與雕塑發展的相關知識。
主題性美術創作一直是中國美術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往往以現實主義的方式,圍繞重大題材,緊扣時代脈搏,弘揚主旋律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內容、風格也逐漸趨于多元化。其中,當下一些主題性雕塑作品體現得尤為明顯。在中國美術館近日舉辦的;鑄時代篇章;青年雕塑家作品展;中,28位青年雕塑家創作的135件雕塑作品或許能讓我們領略到新時代主題性雕塑創作的面貌,也一窺當下中國雕塑藝術發展的新特征。
如果說,老一輩雕塑家嚴格地沿襲著寫實藝術的傳統,那么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,新一代的雕塑家們逐漸從這種傳統中走出來,拓展了雕塑藝術觀念的多元化與材料運用的多樣化,更注重對雕塑藝術本體的研究和形式的創造。
展覽中,既有革命題材、典型人物的寫實,也有日常情趣、觀念表達的寫意,更有不少將兩種藝術風格相融合的作品。青年雕塑家劉松的作品《遠方的呼喚》便是寫實藝術與寫意的結合,以空間壓縮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,圓雕加以浮雕化,形成一種較新的雕塑語言和藝術風格。彭漢欽的《家鄉的河》并未采用細致的雕刻表現宏大的敘事場面,而是運用單純樸素的寫實手法,在形象上僅僅定位于一位八路軍小戰士,以小見大、以情感人,讓觀眾走進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。
以上就是我們給大家分享的內容了,謝謝您的閱讀。